早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比亚迪就公布了基于800伏电压的e平台 3.0架构及配属的“8合1”电驱系统和最新的一体化热管理系统。时间再过渡到八月,比亚迪又发布了旗下第一款基于3.0平台打造的车型:海豚,这样一次大胆的尝试也让e平台3.0真正被大众所熟知。今年的9月8日,比亚迪正式对外发布了纯电专属平台e平台3.0,从1.0到2.0再到如今的e平台3.0,比亚迪再一次让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抖上三抖。那么这样一个不寻常的平台对于比亚迪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整个电动化汽车市场来说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为什么需要3.0
对于比亚迪这样“多条腿走路”的车企来说,油,电,混几种不同的动力形式企图共用平台从来都是一个不好的思路,而这是由技术与市场共同决定的。
从技术方面来说,燃油车注定需要一个大头来放发动机变速箱之类的东西,这不利于空间和风阻。但这方面有丰富的现有车型;电车需要把电池放下面才比较稳,同时为了续航与成本需要最大程度减重减阻,目前电池的充电速度,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面还没达到完美,需要平衡;混动车兼顾两者优缺点所以最难设计,但设计的好真的是威力无穷。
从市场方面来看,油车已经被政策抛弃了,没有未来,但优点是成本最低;电车是未来方向,但其生态还没完全成熟,市场的接受与认可度也没有到达高位;混动车是介入油车和电车间的过渡产品,但取两边之所长,优点十分明显。
所以,像王朝系列秦、宋、唐这种油电混通用的平台是很没有意义的,技术上电与油差距过大,市场上油没有未来,油改电短期成本低,但长期看必然没有竞争力,正向研发的纯电车只要产量上来摊平研发成本就能比油改电或者兼容平台更有竞争力。
于是,应运而生的e平台3.0来了,它不仅将核心模块进一步集成化,还构建了全新的车身结构、 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和全新的车用操作系统,从 2.0 时代的高低压两个层,拓展到 3.0 时代 的底盘层,动力层、智能层、车身层,实现了整车架构的平台化。
通俗的说就是,e平台3.0是一个完全为电动化而生的平台,它充分释放电动车的潜能,化解了困扰电动车发展的痛点,可以造出从十万元到四十万级别的车型,实现了小型 车、中型车、大型车的全覆盖。毫不夸张的说,e平台3.0能为全球电动车发展至少提速三年,保证了在未来大家能有闭眼买、放心开的电动车。
e平台3.0带来了什么
我们知道,比亚迪e平台3.0是为了电动化而打造的,并是一个向全球共享的下一代智能电动车基础解决方案。这么大的帽子盖下来,里面到底有哪些干货呢?简要的说,这个平台带来了四个核心的优势:智能、安全、高效、美学。
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旋律,随着用户对智能化产品的青睐升级,以及信息通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汽车的不断融合,智能电动汽车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已拉开序幕。而对于e平台3.0来说,从智能域控制架构、车用操作系统BYD OS以及积累的闭环生态能力输出稳定可靠的底层能力,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无论是全球首款量产八合一电动力总成的诞生,还是自主研发高性能SiC电控,或者是高压充电以及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e平台3.0在智能水平的最核心技术上把路面感知能力和视觉感知能力充分融合,全力提升智能驾驶的体验,让用户能使用更加智能的电动汽车。
在安全层面,比亚迪更是有着严苛的标准,标配的刀片电池,协同刀片电池类蜂窝铝结构,不仅可以消除电动汽车静态自燃,更在整车碰撞工况中,带来超越燃油车的安全性能。不仅如此,e平台3.0还在动力电池的传力路径上进行变革,轻松得到了燃油车难以抵达的车身强度,简单地说,就是把电池和车身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将比亚迪引以为豪的刀片电池融入整车的结构设计,成为车身传力结构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带电池的车身,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安全性。
写在最后:
站在”缺芯潮”的今天,我们再看这种坚持自研的产业战略,就不由得赞叹比亚迪的战略定力。从芯片、零部件、系统到整车的每一层面的技术均有创新,比亚迪e平台 3.0可以说是它多年以来研发成果的集大成者。
在汽车电动化的变革时代,技术的进步可以说是日新月异。e平台 3.0的出现,也意味着比亚迪把核心技术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可以更加期待这个平台在未来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新车指导价:9.98-12.9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