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品牌而言,高端化还尚属“伪命题”,这般言论并非恶意拉踩,恰恰相反,这是个人基于对行业的观察和判断而得出的观点。 一个残忍的现实是,中国高端品牌似乎正在陷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那些在定价上自命不凡的,非死即伤;那些在定价上与民同乐的,却又就此坠入凡间。虽说售价并非定义品牌“高端”的唯一标准(参考BBA入门车型售价),但售价在某种意义上,界定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说白了,你凭啥卖那么贵? 我们应该清醒认知到的是,2016年10月20日,吉利重新吹响中国品牌冲击高端化集结号的5年后(领克品牌德国柏林发布),那些中国高端品牌仍旧没能跨过横亘在面前的那条价值鸿沟。一个有力的论据是,在30万元以上的市场,除个别新势力的车型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以外,中国品牌鲜有特别成功的产品。 这一切,这波中国品牌高端化浪潮的“始作俑者”领克看在眼里,决心再次启动“挑战惯例”的品牌基因,向30万这块“新秀墙”发起冲击,在品牌5周年庆典期间正式发布品牌旗舰SUV——领克09,共推出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6.59-37.09万元。 觉得贵?觉得领克飘了?那就对了,并不是只有你有这种念头,因为对于多数国内消费者或多数中国品牌而言,领克09所触及的定价、定位都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毕竟对于多数国内消费者而言,中国品牌的品牌力尚不足以支撑起这个售价水平,而比起冒风险进军理想ONE等强敌盘踞的中大型SUV市场,多数中国品牌更乐于在紧凑型SUV等较为入门的细分市场埋头狂欢,这一点各大品牌的产品布局就是佐证。 但因此全盘否定领克09的前景显然也不是什么理智念头,诚然,相比于一众来自海外主流汽车品牌的车型,领克09的定价确实不低,它在售价方面甚至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但在判定孰是孰非之前,了解领克09的自信源头才是理智之举,领克09的底气为何?我以为是它身上的沃尔沃基因——SPA架构,领克09是吉利集团内部除了沃尔沃品牌以外首款基于SPA架构打造的车型,“子凭母贵”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而结合我们对SPA架构的了解,SPA架构对车辆的综合表现可起到明显的正向作用,包括车身强度提升、实现车辆减重等等,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SPA架构还能给领克09更多的可能性。 确切地说 ,这并不是吉利集团第一次想靠“平台化”红利打开市场,吉利目前热销的星瑞、星越L,就是靠此在市场上“大杀四方”的,只不过两个品牌定位有所不同,定价策略也就大相径庭,普通消费者的下意识反应往往是这样的:星瑞、星越L物超所值,而领克09物非所值,这一点,它们各自对手的衬托不容忽视。 但SPA架构的加持,或许没有领克09自认为的那般耀眼,毕竟,它所要面临的对手可以说是各个身怀绝技,论平台化,汉兰达的TNGA架构享誉世界,论智能化,理想ONE当仁不让,论大空间,领克09的第三排空间相比对手是要略弱一筹的…… 然而,领克09所要面临的压力并不单单源于产品层面,观念层面的矛盾或许才是它需要应对的最大挑战,与其竞争对手所截然不同的是,领克09并没有“标榜”家用的标签,而是给自己贴上年轻、个性等极具年轻态度的标签,这一点与这个偏向传统保守的中大型SUV市场是有些“格格不入”的,除非领克所瞄准的年轻用户能快速壮大,不然09的路并不好走。 写在最后 我们不可否认领克09在产品层面的优秀,但市场从不缺“偏科”者,需要的是均衡者,光有产品力或许并不能成为左右销量的关键,品牌层面的不足才是领克09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因此对于它的未来,我个人是有些许担忧的,想要在这一细分市场有所收成,领克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养成,包括品牌认可度等等。 当然,在我看来,领克09存在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早已超脱于个体的成败,它突破中国品牌定价瓶颈这一层意义对中国品牌是某种激励,就和5年前一样,领克再次选择成为一个引领者,推动行业发展……
新车指导价:25.88-32.0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