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
汽势Auto-First|孙金凤
受芯片短缺影响,汽车销售传统的“金九”并没有出现。
来自乘联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狭义乘用车产量为172.1万辆,同比下降14.8%。9月销售狭义乘用车158.2万辆,同比下滑17.3%,跌幅再创年内新高。
芯片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枷锁,从最初的缺少高端芯片,到现在的缺少基础芯片,短缺的芯片种类越来越多,缺口越来越大。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芯”。体量小的企业还好,船小好调头,但对于年产销在百万辆级的企业来说,缺芯对其供应链及体系力的考验,难度系数是成倍增长的。于是我们看到,9月销量下滑严重的是大众、丰田这样的大体量车企。
小芯片大烦恼
据汽势Auto-First了解,一辆普通燃油车的芯片用量在800个至1000个不等,而插上智能化翅膀的新能源汽车,芯片用量比传统燃油车更多,这导致了近年来汽车行业芯片需求迅猛增长。
2020年以来,受疫情及自然灾害影响,全球“缺芯”成为汽车行业现状,影响大众、福特、丰田、通用等跨国车企,当然中国车企同样也逃不过。
一位合资车企主管采购的负责人对汽势Auto-First表示,他每天睁开眼睛的头等大事就是芯片,手机24小时不离身,哪里有芯片,不管价格先抢了再说。之前一个控制芯片十几元,到现在已经涨到几百元,翻了数十甚至上百倍。除了芯片供应短缺,假芯片、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也开始出现,为本来就紧张的芯片市场雪上加霜。企业减产停产,销量下滑不可避免,传导到终端消费者,排队等车、优惠减少、加价提车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小小的芯片,成为汽车行业的大烦恼。
以AutoForecast Solutions(简称AFS)数据统计为佐证,截至8月9日,全球范围内因芯片短缺导致的汽车产量损失已达585.3万辆。因最近马来西亚疫情影响,包括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德州仪器等半导体巨头的生产受到严重打击,博世ESP/IPB、VCU、TCU等芯片8、9月基本处于断供状态,导致9月丰田、本田、日产、大众、福特、通用等车企的减产持续扩大。
供应链端的失衡最终体现在终端销量上,9月中国车市出现了新特点:合资车企的产量、销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下滑,幅度远超中国自主品牌。究其原因也不难分析,以一汽-大众为例,为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其车用芯片采购于全球知名供应商,并且选取标准严格。
据了解,一汽-大众产品选用的芯片均必须达到国际最严格的车规级芯片标准,且芯片准入流程严格,认可周期最长可达3年。对于核心零部件,例如转向机、ESP等,必须搭载在一汽-大众专用的路试车辆上,经过“两冬两夏”、极热极寒的路试才能得以选用。再加上作为中国乘用车企的老大,一汽-大众目前运营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旗下车型多达30余款,芯片需求量极大,芯片短缺对其的影响可想而知。
从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一汽-大众零售量为10.8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滑落。尽管从今年1-9月的累计销量看,一汽-大众依然在乘用车企中排名第一,但第四季度的芯片供应能否缓解,仍然左右着一汽-大众全年能否取得令外界满意的成绩。诚然,这不是一汽-大众一家的忧虑,任何一家车企都无法独善其身。
应对缺芯 打造更强体系力
从根本上解决芯片短缺和受制于人的问题,国产芯片已经提上日程。地平线、华为等高科技企业,正在为国产芯片的研发夜以继日。汽车企业也与芯片企业联手,为尽快解决芯片问题而努力。尽管国产芯片目前来看“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只要集中力量技术攻关,总有静待花开的一天。对于每天都在精打细算销量和营收的车企来说,当下的问题才是最棘手的。
面对缺芯现状,中国车企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既然缺芯这样的外部条件短期内无法改变,那就强大自身,进一步夯实体系实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汽-大众就是典型的案例。
作为中国体量最大的乘用车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凭借30年的合资合作经验,敏锐洞察行业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实施了两年的数字化转型成果成为应对危机的最大保障。
一汽-大众的数字化建设所选择的路径,是点、线、面同时开展——“点”就是痛点,找到业务的难点痛点和其中蕴含的商业潜力,进行数字化的变革;“线”就是业务流程,要做全面的数字化启动;“面”是指整个业务平台,要做好数字化平台化管理,把业务流程、平台管理数字化,做全面的数字化启动,并且尽快实现商业价值。
为推进数字化管理,一汽-大众新成立了一个机构叫数字化变革办公室,直属于总经理,任务就是去帮助各个业务部门找其痛点,解决痛点,助力数字化变革顺利实施。
通过数字化管理,一汽-大众在企业运营、营销领域、供应商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变化显而易见。企业运营上,实现双品牌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规范零件数据和流程,零件清单一致性由80%提升到100%,节省费用损失2000万以上。
在营销领域,一汽-大众专门为用户和粉丝打造了超级APP,创造用户生态。目前一汽-大众线上已实现1400万用户注册,200万月活,20万到店客流,2万成交量,触点覆盖度从80%提高至100%。
在经销商生态上,一汽-大众搭建EP/MEP厂店一体化生态平台,实现业务在线化处理程度、业务智能化程度、经销商获客能力与销售管理效率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实现数字化驱动的同时,一汽-大众悄然实行了“价格价值战略”,就是按产品生命周期节奏,通过增加用户高需求、高价值的装备,丰富产品装备,提升产品价值。
过去,一汽-大众各产品的高端配置主要装备在中高端车型甚至是旗舰车型上,中低配车型的配置相对简单。但现在用户对智能化、舒适性、驾驶辅助装备需求的增加,一汽-大众正计划大幅增加全系车型、中低配车型、主销车型的装备,大幅提升产品性价比。
以第8代高尔夫280TSI Pro版车型为例,在第7代高尔夫同等车型基础上,增加了车联网、液晶仪表、LED大灯、自动前大灯、自动空调、无线充电等多项装备,带来的价值提升高达11000元,但相比第7代高尔夫的同等车型而言,官方指导价降低4000元,产品性价比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尽管面临芯片短缺的实际情况,一汽-大众依然坚守德系品质,投入大量芯片资源,持续打造高端车型,如大众品牌揽境、ID.家族、奥迪品牌新车型等,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更有魅力的高端汽车。
在新能源布局上,尽管芯片短缺,但一汽-大众电动化转型的战略方向不变。截至目前,一汽-大众已经向市场投放了迈腾PHEV、探岳PHEV、奥迪A6L PHEV、宝来纯电、高尔夫纯电、奥迪Q2L纯电、奥迪e-tron、ID.4 CROZZ、 ID.6 CROZZ等多款新能源车型。据悉,一汽-大众也在积极的规划更多的新能源产品,到2025年一汽-大众ID.家族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汽势观点: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面对全球范围内缺芯的现状,通过练内功,积极应对,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与抗风险能力,是每一个企业的必修课。在此过程中,如一汽-大众一样,即便在芯片紧缺的情况下,仍在坚守品质底线和价值战略,并不断通过体系力提升产品价值和用户体验的车企,是值得点赞的。
如果按照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形势,一汽-大众前6个月终端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速高达22.5%。以此推算全年,如往年200万辆的产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芯片短缺的确影响了包括一汽-大众在内的众多车企发展的步伐,一旦芯片供应正常,在这次芯片危机中强身健骨的企业也将迅速满血复活,这也是所有汽车人期待的事情。
17.99万2024款 300TSI DSG尊享版
前置前驱 7挡双离合 三厢车
18.99万2024款 300TSI DSG尊享版显眼包
前置前驱 7挡双离合 三厢车
20.99万2024款 380TSI DSG尊贵版
前置前驱 7挡双离合 三厢车
22.59万2024款 380TSI DSG尊贵版大迈包
前置前驱 7挡双离合 三厢车
24.69万2024款 380TSI DSG至尊版
前置前驱 7挡双离合 三厢车
17.49万2024款 200万辆众享款 280TSI DSG舒适型
前置前驱 7挡双离合 三厢车
20.69万2024款 200万辆众享款 330TSI DSG豪华型
前置前驱 7挡双离合 三厢车
新车指导价:17.49-25.3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