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鹏宇
凯翼汽车今年一共推出了两款重要产品 ,一款是7月份推出的“小紧凑SUV”炫界Pro,一款是刚刚举行过上市发布会,也是品牌中唯一一款在售燃油轿车——凯翼轩度。
和往常一样,凯翼轩度同样是以奇瑞技术做基础,主攻“性价比”方向的车型。全系共推出2种动力总成共6款车型,官方指导价锁定在亲民的6.78万元——9.39万元价格区间。
但相较以往不同,奇瑞对轩度的技术支持力度更大。譬如全系搭载奇瑞鲲鹏1.5T发动机,功能丰富的凯翼智行系统外加主被动安全配置。就连外观设计,也是由意大利设计大师罗威团队操刀。在研发设计层面的斟酌上,凯翼轩度“精耕细作”的风格甚至比奇瑞还要“奇瑞”。
一个更加深层次的特征是,凯翼在核心产品特征上,也和奇瑞车系做出了差异化。
原本以为,轩度充其量就是艾瑞泽车系“旧瓶装新酒”,但是从新车的关键尺寸上看,不论是轴距还是前后轮距,都和艾瑞泽车系中的三款车型存在明显差异,四轮独立悬架也是“同级独有”。而这些特征,基本意味着轩度是脱离奇瑞成品“重新出发”的作品,这对于当下的凯翼汽车来说,绝对是值得庆贺的一点。
尽管拥有奇瑞技术体系支撑,背后的“靠山”又是财力雄厚的宜宾市国资委和五粮液集团,凯翼汽车近几年表现低迷也是难以掩盖的事实。
今年上半年,凯翼汽车公布的销量数据仅为8851辆,产能利用率低至11.8%,相比去年同期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其中的原因也显而易见,在炫界pro和轩度上市之前,主销车型X3和X5都是奇瑞的换标车,产品亮点也完全掩盖在奇瑞光环下。
如果说奇瑞定位主要是二三线城市人群,那么凯翼最多能拥有在三四五线城市生存的机会。但不巧的是,SUV红利,中国车市增长势能都在这几年消失,剥夺了凯翼为数不多“拔苗助长”的机会。
既然老路走不通,就必须尝试全新的方法突围。痛定思痛过后,如今的凯翼轩度其实就已经蕴藏了全新的经营理念,那就是加码奇瑞的“技术输入”,借鉴最先进的中国品牌技术体系。
新车发布会上有一个重点环节,因公务没有来到现场的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特意为轩度上市录制了祝福视频。无独有偶,7月底的炫界Pro上市,尹同跃则是亲自到现场站台。一年两款重磅新车,尹董无一缺席,这可是奇瑞品牌都未必拥有的待遇。此事也能从侧面证明,对于凯翼的未来,作为母公司之一的奇瑞集团开始“殚精竭虑”了。
除了接受技术层面“正向引导”之外,凯翼的另一重任务是深耕营销,把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提升到和捷途、奇瑞、星途一样的高度,成为奇瑞控股下名副其实的“第四汽车品牌”。
为此,尹同跃亲自出马,请来了一汽集团资深营销专家郭德强担任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凯翼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凯翼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全盘负责凯翼汽车的营销与市场工作。而轩度的上市发布会,也是郭德强加盟凯翼汽车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资料显示,郭德强1990年进入汽车行业,在一汽丰田、一汽红旗、一汽轿车和马自达等多家子公司担任营销负责人,其最突出的业绩就是创造了“价值营销”理念,即以用户为中心,挖掘深度需求,通过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品牌和用户共赢。按照当今的形势,新势力常常挂在嘴边的“用户思维”,其实就是这种理念的具体展现。
从发展的角度讲,郭德强也希望把马自达时代的“价值营销”带到凯翼品牌。
发布会上,他不仅传达出为用户提供真诚产品、真诚服务、真诚定价的企业承诺,同时也提出了基于“用户之旅”打造“价值营销”的新思路。落地到现实的关键策略就是“三上三改变”,即品牌向上,销量向上、团队向上;文化转变、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转变,从价格营销向价值营销转变。
参照目前的经营状况,应用这套价值体系的凯翼肯定会在各方面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仅存的问题是,这套操作有没有极限?凯翼能否复制马自达?又能否依此逃离“降级区”?
当前,重拾信心的凯翼汽车制定了每年1-2款车型的投放速度,销量目标也锚定了2025年达到25万辆,是现阶段的10倍之多。如果能实现这个愿望,那么彼时的凯翼不仅是“大获全胜”,而且大概率会成为一个特色鲜明,且极具不可替代性的品牌,就如同马自达在日系车中的定位一样。
当然,上述所有的前提是,奇瑞的技术和体系支持必须源源不断地向凯翼输出,尤其是昆仑平台、鲲鹏动力等前沿技术必须毫无保留,以此巩固或扩大产品技术优势。毕竟,以产品力为核心的消费习惯不会很快转变,消费者也没那么好敷衍。
新车指导价:8.29-9.4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