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越怪,火得越快。 你一定也对此深有同感,自主品牌正在陷入一个靠车名博眼球的怪圈之中——原本由汉字、英文、数字、符号等元素组合的命名体系正被逐渐瓦解,转而采用飞禽走兽(黑猫、影豹等)、饮品食品(摩卡、QQ冰淇淋等)、重型武器(坦克300、炮等),又或者是抽象意境(初恋、揽月等)等风格的命名方式,大有互联网公司选定“动物图腾”的味道在其中。 吃瓜心态以外,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命名方式背后的营销逻辑?又或者思考过这种风气对自主品牌长远发展是利是弊?我想以个人的观点来和大家探讨一番。 为什么 确切地说这并不是自主品牌第一次借鉴互联网行业的命名方式了,时下很多国产车型所热衷的“加后缀”形式原本就是很多互联网公司产品所会运用的命名方式,它们都希冀于通过字面(Plus、Pro等)直截了当地向消费者传达产品升级力度之大,“引诱”消费者进行产品更新、更换,从而提高产品销量。 没错,这一切都是为了“变现”,明白企业逐利“本性”,你就会理解这并没有什么不妥,自主品牌奇葩命名的背后,同样有这么一盘商业大棋: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沟通,一个好的名字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影响力和转化率。换而言之,自主品牌奇葩命名的背后其实是“流量和销量我全都要”的营销逻辑。 我们不妨以这股风气的“始作俑者”长城汽车来打个比方,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长城汽车就陆续推出了炮、大狗、坦克、黑猫、初恋等标新立异的名字,简单粗暴的程度实在令人咋舌。但你又不得不承认这骚操作的效果实在好,要不然其他品牌也不会跟进…… 就拿“土”的程度不比老一辈给小孩子起小名逊色的哈弗大狗来说,如果当初征名结果是哈弗远行者、哈弗澜途等方案获胜,你觉得这款车还会有现在这般影响力吗?再细想一番,这套命名营销背后的逻辑其实和互联网企业偏爱用动物形象做Logo(腾讯/企鹅、百度/熊掌等)是一个道理,简单聊三点: 其一,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特有的品质和特性,选用动物命名是极具关联想象的,它能引导消费者下意识地进行产品联想,这有利于厂商对产品属性进行捆绑。 其二,区别于其他名词,动物命名最大的特点就是亲和力,可以瞬间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帮助厂商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想想,将动物名字运用在车型命名上长城并不是第一家,大众甲壳虫、福特野马等经典车型都是佐证,但长城为什么不选用猛兽形象命名呢?接地气、亲和力显然也在它们的考虑范围内。 其三,传播性。相比于用汉字、英文、数字、符号等元素自由组合的命名方式,这种动物命名方式的优势在于更易传播,且有很多隐形传播价值。比如,你或许也曾被C-HR、CH-R、CHR哪个才是正确名称的问题困惑过,但哈弗大狗就没有这种困惑。且当厂商们选定动物之后,可以建立一种真情实感的吉祥物来做为活动宣传和产品代言,带来更多隐形传播价值,你看,哈弗大狗现在就挣以用户共创的方式推动哈弗大狗独立Logo,这种传播性对保持产品热度用处很大。 总而言之,自主品牌采用奇葩命名的背后并不是一拍脑袋的冲动,而是有成体系的深思熟虑的,这其中关乎到厂商之间流量和销量的博弈。 怎么样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命名方式给予了自主品牌一种另类的“突围”方式,亦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同质的车型命名,我们不必在一堆X7、V3、M3、S3等当中辨别“真假”,也不用重复锐、威、朗、途等高频字,但这种风气对于自主品牌长远的发展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个人以为不见得是如此。 有一说一,现今一些国产车型品质不见得比一些合资车型差,只是吃亏在传播度、知名度上,这种“出格”的命名方式是有助于国产车博“出位”的。然而,这种命名方式却正走向一个“失控”的边缘…… 我们同样以长城汽车来举例说明,其旗下WEY、坦克等品牌车型命名还算是具备关联性,但哈弗品牌却正在走向“杂乱无章”的边缘,大狗、初恋、赤兔、神兽……你要说这背后是有成体系的深思熟虑,好像有待考究,甚至于欧拉品牌后续将推出的新车命名都是有些牵强的,朋克猫、芭蕾猫……实在是让人满脸问号。这不禁让我想起坦克品牌的造型设计,都是相同剧情:起了个好头,但没讲好后面的故事…… 反倒是“抄作业”的比亚迪和星途在这方面做得更加好,前者直截了当地告诉消费者其将打造一个专注于纯电动车推广和普及的全新车型——海洋车系,从海洋生物中取名,并从造型设计上做相关关联,强化消费者记忆;后者的改名操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星途品牌过往积累的知名度,但形式、风格统一显而易见,追风、凌云、揽月、瑶光等。 后续还想抄作业的厂商,不妨抄抄比亚迪、星途的作业,这有利于品牌标签建立,抄作业也是技术活啊! 车名和车型关联性正在逐渐弱化,又或者说部分厂商只是学了皮毛,没有将这种简单粗暴命名方式隐形的传播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这是“隐患”。然而我以为此风气下的真正“隐患”在于,它在让一些盲目跟风的厂商进入一个误区:名字能博人眼球就够了。 要知道汽车市场是残酷的,它不是名字迷信游戏,长城汽车等品牌能玩好这套营销,名字只是表象,其成功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产品——抓住当下消费者猎奇的心态,以名字出圈,制造热度,再以产品亮点留住吃瓜群众,从而完美形成闭环。营销、产品两手抓才是王道,切勿本末倒置。 写在最后 我们应该欣慰的是,当下的自主品牌已经有底气、有想法在营销方面做一些突破了,这对于自主品牌“冲高”是有益的。但我们也由衷希望自主品牌能保持思维清晰,勿将产品和营销本末倒置了,这才有助于产品真正“出圈”。
12.80万2023款 J20·高能混动版
前置前驱 2挡 三厢车
14.80万2023款 J20·智能混动版
前置前驱 2挡 三厢车
10.80万2023款 270T 影豹J11版
前置前驱 7挡双离合 三厢车
11.80万2023款 270T 影豹J15版
前置前驱 7挡双离合 三厢车
12.80万2023款 270T 影豹J16版
前置前驱 7挡双离合 三厢车
13.68万2023款 270T 影豹J16 银河战机版
前置前驱 7挡双离合 三厢车
13.80万2023款 400T 自动R PRO
前置前驱 8挡自动 三厢车
15.80万2023款 400T 自动R MAX
前置前驱 8挡自动 三厢车
新车指导价:10.80-15.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