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DM-i凭借超高性价比,斩获累计10万+的订单,这还只是个开始,从长城、奇瑞、长安、吉利等品牌的成本控制能力来看,它们的混动车型性价比不会输给比亚迪,而一大波自主平价混动车型的到来,带给合资品牌的冲击或许会超出预期。
文|郭文静
图|来源网络
一个企业是否能堪当行业龙头,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行业变革时期的“抗击打能力”和行动速度,以及在转型的关键阶段能否充当“开路先锋”,引领市场和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升级。
在纯电动车渗透率不断突破的一片大好形势下,混动车也正蓄势待发,而明年中国车市或将迎来一个属于混动车的爆发期。
以前,混动车,尤其是油电混动(HEV)车型是丰田、本田的“天下”,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所有其他品牌都像是“旁观者”,但随着各国排放法规日趋严苛,而纯电动车又还不能解决里程焦虑、安全性、便利性等所有问题,混动车开始流行起来。
规模巨大的中国市场成了混动车型生长的最好土壤,而这一轮爆发很大概率将由自主品牌引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相继发布最新的混动技术,最近这些品牌都开始密集宣传,为即将落地的新车造势,而明年将是一场混动车混战年。
自主品牌平价混动时代将拉开序幕,明年车市或将上演两大“替代”:混动车对纯燃油车的替代、国产车对合资车的替代。
平价混动车肯定火
混动车对纯燃油车的替代逻辑很简单,站在消费者角度算算账就行了,同级别纯燃油车和混动车价格如果能做到“平价”,那么混动车肯定能火。
原因显而易见,相比同级燃油车,混动车的优势在于油耗低、动力强、驾驶质感更好,而缺点在于成本高、售价昂贵,如果二者做到平价,或接近平价,那消费者没有理由不选择混动车,此前多年丰田、本田等混动“老司机”之所以在中国市场不温不火,原因正在于其混动车成本迟迟降不下来。
以丰田卡罗拉为例,在最初国产双擎车型时,因为混动版本与燃油版本价格差距较大,而卡罗拉本身又是一款入门级车型,所以混动版本销量难以突破,直到混动版本与燃油版本价格差缩小到一万多元时,混动版车型销量才开始有起色,并成为网约车首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混动版指的是油电混动版(HEV)卡罗拉,至于技术更复杂、成本更高的插电式混动版本(PHEV),目前补贴后起售价还在19万左右,远高于燃油版卡罗拉10.98万元的起售价,至于其销量,则像售价一样“高冷”。
虽然从技术角度看,同级别插电式混动车比油电混动成本更高,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环境下,前者反而综合成本偏低,影响因素主要是政策,插混车型在国内可以享受政策补贴、绿牌,以及新能源积分。
按照规定,插混车型NEDC纯电续航超过50km,即可获得6800元补贴;只要符合政策的插混车型就可以获得1.6分的固定积分,按照日前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常务会长李金勇透露的数据,2021年底一个新能源积分或将突破5000元。
仅仅这两者相加,一辆插混车型成本就可“减少”1.48万元,而油电混动车型则没有太多政策优惠,从这个角度来看,车企对于插混车型的定价就很值得玩味了。汽车行业分析师杨昭表示,在插混这些政策优势下,企业愿意让利降低售价,还是保持较高利润率,取决于不同企业的决策。
他还预测,短期内插混车型会比油电混动车型更有成本优势,但政策退出后,油电混动成本更低,明年大量混动车型上市具体会是哪种版本还要看市场接受度。
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如前文所言,丰田、本田在降低油电混动和燃油版车型差价后,混动车型销量有了明显起色,但仍没有呈现明显的替代燃油车趋势,原因依然是成本不够低,而大量自主品牌混动车型的入市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国产替代”的关键。
还是来算一笔账,卡罗拉插混车型补贴后售价在18.98万-21.28万元,而同级别的比亚迪秦PLUS DM-i插混车型补贴后售价仅为10.58万-14.58万元,最高配还不到前者的起售价,这之间的差价可以说是令人惊叹的,而且即使与卡罗拉油电混动(13.58万-15.98万元)比,秦PLUS DM-i也要便宜不少,基本做到了与卡罗拉燃油版(10.98万-14.58万元)“平价”。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THS混动技术和比亚迪DM-i技术都更强调低油耗,更适用于低速行驶的城市工况,卡罗拉插混搭载1.8L发动机(99马力)和电动机(72马力),10.5kWh的锂离子电池,纯电续航55km,NEDC综合油耗1.3L/100km,馈电油耗4.3L/100km;秦PLUS DM-i搭载1.5L发动机(110马力)和电动机(180马力/197马力),8.32kWh的锂离子电池,纯电续航55km,NEDC综合油耗1.2L/100km,馈电油耗3.8L/100km。
对比来看,秦PLUS DM-i油耗更低,动力也略胜一筹,可价格大幅低于对手,综合优势很明显,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笔账很容易算,而最先受到冲击的将会是网约车市场,作为一个对成本极度敏感的群体,网约车司机们是不会去考虑合资品牌的品牌溢价的,这一点从比亚迪DM-i车型销量一路走高就能看出来,据悉DM-i累计订单已超过10万辆。
这还仅仅是最新混动技术已经落地的比亚迪一个品牌,从长城、奇瑞、长安、吉利等品牌的成本控制能力来看,它们的混动车型性价比不会输给比亚迪,而一大波自主平价混动车型的到来,带给合资品牌的冲击或许会超出预期。
当然,合资品牌不会坐以待毙,纷纷加大了混动车型的投放力度和宣传势头,日产e-power技术终于要落地了,丰田汉兰达、赛那等车型都推了混动版本,广汽本田也在最近把旗下混动车型都拉出来秀了下极限续航成绩。
除此之外,丰田还开始“输出技术”,首款搭载丰田THS技术的广汽传祺车型——第二代GS8最近正在做大力宣传,“一箱油能跑1000+公里”的口号很是引人注目,而未来搭载丰田这一技术的传祺车型还会陆续落地。
写在最后
天平到底什么时候会彻底倒向自主品牌不好预测,但国产替代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这种替代不只是国产混动对合资混动的替代,还是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的整体替代。
12.28万2023款 1.2T 先锋版
前置前驱 10挡无级变速 三厢车
12.88万2023款 1.2T 精英版
前置前驱 10挡无级变速 三厢车
11.68万2023款 1.5L 先锋版
前置前驱 10挡无级变速 三厢车
12.58万2023款 1.5L 精英版
前置前驱 10挡无级变速 三厢车
12.78万2023款 1.5L 20周年铂金纪念版
前置前驱 10挡无级变速 三厢车
13.28万2023款 1.5L 旗舰版
前置前驱 10挡无级变速 三厢车
13.18万2023款 1.8L 智能电混双擎 先锋版
前置前驱 无挡无级变速 三厢车
13.98万2023款 1.8L 智能电混双擎 精英版
前置前驱 无挡无级变速 三厢车
15.58万2023款 1.8L 智能电混双擎 旗舰版
前置前驱 无挡无级变速 三厢车
新车指导价:11.68-15.5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