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比亚迪虽然是国内话题最多的自主品牌车企,但从声量上来看,比亚迪距离长安、长城、吉利还有很大距离,它似乎从未跻身一线阵营。当然,风水轮流转,在电动化的推动下,比亚迪终端表现愈发地抢眼,不断刷新销量纪录。
文|宋庆文
图|来源网络
刚刚进入9月,比亚迪便迫不及待地发布了最新的销量成绩。数据显示,比亚迪8月份销售新车67630辆新车,同比增长90.5%,环比增长18.7%。在“缺芯”致使车市低迷的大环境下,比亚迪却逆流而上,甚至还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
在这之中,比亚迪新能源车贡献了60508辆,占比接近90%,同比增幅更是达到了331.9%。其中,DM车型的销量为30126辆,同比增长555.6%;EV车型的销量为30382辆,同比增长222.7%。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自主品牌的短板,轿车市场一直难有国产车的身影,唯有长安逸动家族、吉利帝豪偶尔几次入围销量排行榜前列。但意想不到的是,比亚迪8月份居然在轿车市场披荆斩棘,秦PLUS家族创下了20676辆的销量纪录。
不仅如此,在新能源车市场,7月份比亚迪还以46938辆的成绩在今年首次打败特斯拉,不出意外的话,8月突破6万辆的成绩将继续艳压特斯拉。
销量走高之时,比亚迪在资本市场也依然备受青睐,以高达7720.22亿元的市值位列自主品牌之首。但,这些好成绩绝不是比亚迪的全部。
上半年,薄利多销
风光无限的比亚迪在不久前发布了2021财年半年报,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908.85亿元,同比增长50.2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下滑29.4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为3.69亿元,同比下滑59.76%。
从营收层面来看,比亚迪逼近千亿的营收超越了长城(上半年营收619.28亿元)、长安(上半年营收567.85亿元)、吉利(上半年营收450.32亿元),但反观扣非净利润,比亚迪不足4亿元的成绩距离长城(扣非净利润为28.42亿元)、长安(扣非净利润为7.4亿元)、吉利(扣非净利润为23.81亿元)却还有很长的距离。
可以这样理解,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虽然挣得多,但更高的成本导致能揣走的却并不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比亚迪的业务与其他车企不同。在比亚迪三大业务中,比亚迪电子占比较大,上半年营收为428.22亿元,占比达48.01%,而汽车业务仅贡献了381.48亿元,占比为42.80%。更重要的是,比亚迪汽车业务在今年上半年的产品重心发生了改变,这点与净利润直接挂钩。
通过数据来看,今年1月份,比亚迪燃油车销量为22223辆,新能源车的销量为20178辆,但随后,因为“缺芯”比亚迪开始“弃马保车”,减少燃油车的排产为新能源车让路。到了6月份,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已经达到了41366辆,而燃油车销量仅为9649辆。在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新能源车占比更大产品结构也注定了比亚迪很难在盈利层面取得更大突破。
下半场,高端发力
如何破局,比亚迪已经找到了答案——推出高端品牌。
而高端品牌车型不仅拥有更高的产品素质,产品售价也将水涨船高,并随之带来更高的单车利润,显然,针对时下单车利润偏低的比亚迪而言,它迫切需要一个高端品牌。
需要强调的是,比亚迪推出的高端品牌车型或许比其他高端品牌车型的接受度更高,因为此前的比亚迪唐、汉两款高级别车型可以被当作比亚迪在高端之路的首次尝试。虽然二者没有悬挂更高端的品牌LOGO,但是它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不输合资品牌的,且从此前唐家族、汉家族在终端市场销量来看,比亚迪的高端产品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既是如此,比亚迪的高端品牌算得上轻车熟路。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现有自主高端品牌而言,除领克外,其他品牌车型在价格层面甚至还不能与主流合资品牌相较高下,高端也仅仅是比此前更高端而已。但比亚迪高端品牌车型的定价却高达50万起,即便车型定位较高,相比“BBA”车型似乎也很难存在价格优势,是多么出色的产品才能赋予比亚迪如此大的勇气?
写在最后
即便而今比亚迪在终端市场大放异彩,然而从半年报来看,比亚迪也确有不少隐忧,推出高端品牌或许就是比亚迪的解忧之策。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冲高”,成则飞黄腾达,败却不至日暮途穷,因为这不是比亚迪的孤注一掷,除了高端品牌,它也在细化、强化王朝系列、e系列、海洋系列,它要以最完善的产品矩阵站在电动化的潮头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