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名单的第一行,长城汽车还特别标注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企业或实体”,言外之意就是,实际上被划定为“竞争对手”的企业更多,有可能包含整个“泛汽车产业”。对此,有网友总结了这则协议的真谛:“这就是说离开了长城,就别打算在汽车界混了。”
文|王鹏宇
图|来源网络
众所周知,“竞业限制”是科技企业中的常规操作,其目的就是减少人才流失率,并且避免把本公司商业机密泄露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不过,像长城汽车一样在“竞业限制协议”上严防死守的案例却并不多见。
最近,一份长城汽车的《竞业限制实体名单》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份名单上的“竞争对手”写满了5页A4纸,“登记在册”的企业数量达到了86个,其中包括丰田、大众等传统主机厂,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企业,还有各类涉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公司。如果员工有违反该协议,除去退还长城汽车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之外,还要额外赔付人民币8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名单的第一行,长城汽车还特别标注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企业或实体”,言外之意就是,实际上被划定为“竞争对手”的企业更多,有可能包含整个“泛汽车产业”。对此,有网友总结了这则协议的真谛:“这就是说离开了长城,就别打算在汽车界混了。”
人才缺口大,争夺战升级
毋庸置疑,长城汽车推出“业界最狠”的竞业限制协议,目的并不是要与整个汽车产业为敌,最主要的原因是防止新造车企业的“疯狂挖角”。
过去一年中,新造车企业的成立速度和项目进展都刷新了汽车行业的记录。据不完全统计,滴滴、小米、百度都是在这一年中启动的造车项目,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企业也在迅速扩张,这直接导致了拥有专业技术储备的汽车领域人才,成为了这些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与此同时,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也正在智能汽车的洪流中拓展全新业务,组建数字化中心,培养智能科技人才成为了企业的核心战略。
正是在“人才分配”不均衡的前提下,为了尽快招纳人才,快速组建团队,很多新势力企业动用了他们最擅长的“钞能力”,以相较汽车行业高得多的“互联网业”薪资水准向员工抛出了橄榄枝。
根据某招聘软件上显示的数据,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给出的平均月薪为15367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1.6%。一些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年薪甚至能达到百万以上。
至于那些互联网公司的造车部门,开出的条件则更加诱人。早在今年3月,小米汽车就开出了年薪200万元的报价寻找汽车业务的高管,而滴滴开出的薪资,相对行业平均水平的涨幅在30%—50%,这还是在整个行业刚刚涨过一轮薪资之后。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高薪的诱惑之下,专业人才从传统车企流向“新势力”企业的现象,也就变得越来越常见。
“高薪”不是唯一诱惑
事实上,长城汽车并不是第一次注重人才流失的问题,也并非没有意识到传统车企和互联网企业的薪资差距。
针对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岗位,长城汽车给出的薪资水平已经和很多互联网企业相差不多,而且还在今年推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票激励计划”,将超过3.9亿份股票期权派发给了8784名员工,相当于额外为员工派发了红包。
某位刚刚参加过长城汽车面试的前互联网员工告诉《车壹条》,他一共应聘过长城、蔚来、小鹏三家公司的自动驾驶研发技术岗,长城汽车给出的报价并不比蔚来、小鹏低,而且员工的综合福利更多,这让他一度快要接受长城的offer。
不过,这位员工最终还是选择了蔚来。他说,这个选择与薪资待遇关系不大,最主要还是通过面试环节看到了蔚来这些新势力的办公环境更加年轻化,员工也都是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同龄人,整体感觉更像互联网公司。
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他看来,新势力企业的思维更加开阔,业务进展并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对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这种没有明确路径的高端技术来说,更扁平化的管理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会在工作中减少很多麻烦。
他还告诉《车壹条》,一起从原单位离职的前同事也大多选择了新造车企业,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
一纸协议“难保太平”
既然“高薪”都无法打消员工跳槽的念想,长城汽车“滴水不漏”的竞业限制协议似乎就成为了唯一的“防火墙”,毕竟巨额的赔偿金面前,大多数员工都没有胆量以身试险。然而,某大型企业HR经理透露,这样苛刻的限制条款很难杜绝员工跳槽,执行起来也会困难重重。
首先,企业和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需要在员工离职并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支付一定的赔偿金。通常情况下,赔偿金的数额要根据员工在岗时的工资和限制协议的约束程度来定,也就是说协议要求越严格,员工找到下一份工作的难度就越大,补偿给员工的钱也理应更多。
如果严格执行这个规定,那么企业支出的金额绝对不会是个小数目,更何况还会有员工利用这个规则专门挣取补偿金;如果不执行这个规定,那么这个竞业限制协议在法律上就会判定为无效,从而制约不了任何人。
其次,即便企业按照规定给了补偿金,离职的员工也未必去不了名单上的公司。如果员工本人同意,新企业可以将其挂在某家“空壳公司”,甚至有很多员工入职用假名或“曾用名”也能“顺利过关”。对于原单位来说,如果真的针对每位员工层层追查,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是很大的。
综合来看,长城汽车此举,主要能达到的目的还是防止少数掌握“核心机密”,或尽心尽力培养的骨干成员跳槽到其他企业。不过,这一致协议也很可能不会起到太明显的效果。
按照职场规律,核心员工往往有期权、股权在手,去一个新公司“从头开始”的概率并不高。更何况,如果真的是核心员工跳槽,主动挖人的公司一般也会代为支付这笔补偿金,毕竟,大多数企业都不会为了“区区80万”放弃一个顶尖人才。
所以,如果想彻底解决企业人员流失率较高的问题,唯一的办法还是要站在受雇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员工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
新车指导价:9.89-14.98万